我读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93年3月出版了邵文杰主编的《养生抗衰老中医的应用与研究》一书,觉得菊花一味对我患有的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冠心病、脑血栓后遗症等疾病适用,试用几个月感觉不错,最起码是有益无害。先将书中菊花一节抄录如下,同病朋友不妨一试。
菊花
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局Cysanthemum mof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。生产河南、安徽、浙江、山东等地,以河南的怀菊花,安徽的滁菊花、亳菊花,浙江的杭菊花等较为著名,以颜色鲜艳、气味清香、花朵完整者佳。阴干,生用。
【别名】白菊花、黄菊花、怀菊花、滁菊花、亳菊花、甘菊花、杭菊花等。
【性味归经】辛、甘、苦,微寒。闺肝、肺经。
【功效】疏散风热,清肝明目,平抑肝阳,延年益寿。
【应用】
1、外感风热表征。对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之发热、头昏,可配桑叶、薄荷等同用。或菊花去蒂晒干,磨成粉,和入米粥中同煮成菊花粥。夏季服用,可防治风热头痛,肝火目赤,眩晕耳鸣,久服有醒脑,提神之效。另菊花装枕头可清头目,使人不头痛眩晕。
2、目赤肿痛或目暗昏花。对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的目赤肿痛,常配桑叶、蝉蜕、决明子等同用,对肝肾亏虚的目暗昏花,则配枸杞子等久服终身无目疾,如杞菊地黄丸等。
3、肝阳上亢之头痛、眩晕。以其平抑肝阳之功,再配以生地、白芍、钩丁等同用。
菊花久服,可以预防治疗老年人常见的各种感染、眼疾、动脉硬化、高血脂症、高血压病、冠心病等。
【用量用法】煎服10~15克。
【注意事项】外感风热多用黄菊花,明目、平肝多用白菊花。
【方选】
1、服甘菊方。三月采菊苗,六月采菊叶,九月采菊花,十二月采菊根,阴干为末,每月酒服一钱,百日身轻润泽,一年白发变黑
2、服食白菊方。九月九日的白菊花1000克,茯苓500克,共捣为末过筛,每次服6克,温酒调下,治头眩,“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。”
3、菊花酒。菊花、干地黄、当归、枸杞子诸药煎汁,加曲、米同酿而成。可补精血,疏风明目,养生保健。
4、菊花酒。菊花、生地、枸杞根、炊糯米、细曲碎同拌令匀,入瓮密封,侯热澄清,每温饮一盏,日3次,可壮筋骨,补髓,延年益寿耐老。
5、神仙服菊延年不老方。菊花、荏子,阴干捣罗为末,炼白松脂和丸,如梧子大,每服以温酒下30丸,日3 服,老人长生。
6、益寿地仙丸。甘菊花、巴戟天、肉苁蓉各120克,枸杞60克,共研细末炼蜜如梧桐子大,每服10克,空腹盐汤吞服或温酒送下,可补五脏,填骨髓,续绝伤,黑须发,清头目,聪耳听。
7、菊槐茶。菊花、槐花、绿茶等分,泡水代茶饮,可治高血压。久服有预防脑溢血、脑血栓形成及冠心病的效用。
8、菊楂决明煎。菊花、生山楂、草决明煎服,可治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。
【历史资料】本品最早见于《本经》,列为上品,久服可“利血气,轻身耐老延年。”《名医别录》谓其可“安肠胃,利五脏,调四肢”。《药鋻》“补阴气之要药也。主聪耳明目,……利一身气血,逐四肢游风。”
【现代研究】
1、化学成分 含龙脑、樟脑、菊油环酮等挥发油以及腺嘌呤、菊甙、氨基酸、胆碱、黄酮类、水苏硷和微量维生素B1等成分。
2、药理作用
(1)菊花不仅能显著增强正常状态动物的冠脉血流量,而且对实验性心肌梗塞、实验性冠脉粥样硬化或供血不足的实验动物,均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营养性血流量。菊花也有加强心收缩和增加耗氧量的作用。
(2)菊花浸膏灌胃,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。
(3)菊花水浸剂或煎剂,体外实验对多种致病菌、流感病毒PR8和钩端螺旋体,均有抑制作用。
3、临床报道
(1)治冠心病、心绞痛。据报道用菊花浸膏糖衣片,日服量相当于白菊花生药50克,2个月为一疗程,治疗冠心病164例,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88.5%,心电图总有效率45.3%。
(2)治高血脂症。邵质生等用野菊花注射液治疗高血脂症12例,胆固醇、甘油三酯均有明显降低,临床症状均有改善。
(3)治前列腺炎。李进报道用野菊花栓治疗前列腺炎,15天为一疗程,连续用药2~3个疗程,有效率达91.7%。
(4)王敬忠报道用菊花枕治疗神经官能症36例,症状明显好转者28例,减轻者6例,无效者2例。
(5)治疗高血压。菊花、银花各24~30克混匀,为一日量,分4次用沸水冲泡10~15分钟后当茶饮。治46例,高血压降至正常者36例,其余亦有明显好转。
【按语】早在《本经》中就将菊花列为上品,言其可“轻身耐老延年”。后世本草荣其“久服无目疾”,“令头不白”等,且“在药品中为良药,为蔬菜为佳蔬”,为一食疗兼顾之佳品。现代医学角度审视菊花,它含硒、铬等多种微量元素,确具有一定的延年益寿的物质基础,面前市场上的菊花茶,菊花酒,菊花饮料,菊花药枕等更为诸多的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各种眼疾等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。
摘自《养生抗衰老中药的应用与研究》 邵文杰主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
评论